南都讯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民生诉求“发现滞后、处置低效、满意度不高”等痛点,惠阳区淡水街道全力打造“发现问题—即时上报—分级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金河配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的转变。
构建“三维发现网”,让民情浮出水面
淡水街道打破“坐等上门”的被动应对模式,通过下情上报、上单下派,全领域收集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事件,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全面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聚焦党政群团、公共服务、城乡建设、应急环保、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以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事件清单清晰、线上流转处置、集中会商研判、事件及时处理、闭环销号管理,确保事件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
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41个网格片区金河配资,141个网格均配备一名网格员,实行每周“网格巡查”。以“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切入点,围绕辖区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市容环境治理、公共设施提升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项,开展“无死角”式日常巡查,全面掌握群众急难愁盼。
据悉,街道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惠阳区淡水综合治理平台”手机终端,可第一时间在工作现场上报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
打造“分级响应链”,让处置跑出速度
根据事件的分类分级,分为自办自结及平台派单两种情形。
对网格员及街道其他干部职工上报的问题金河配资,上报人或其本线室、村(社区)能够处理的,上报后自行办结。
对于平台派单事项,系统根据分级分类将事件分派至对应线室、村(社区)进行处置。对涉及街道多个线室的事件或需要上级部门协调的复杂事件,经集中会商研判,确定牵头线室及相关配合线室,让民生需求快速、精准对接,确保治理资源精准投放,处置响应时间缩短,处置效率提升。
“自从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事件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以来,我们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处理速度也快了很多,比如网格员在走访期间发现了街道某小区一楼商户存在跨门店经营、乱搭乱建情况,上报后我们立即转到对应执法部门,执法部门随机前往处置,目前已对违规行为责令当事人进行整改。”淡水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到。
案例:
据了解,2025年5月28日,网格员在巡查期间,发现淡水街道雅居乐旁的254省道,存在路面下沉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尽快维修,网格员立即上报到平台,转派对应部门跟进。经现场查看,该处路面确有破损情况,目前,已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路面修复作业。
2025年6月23日,大埔社区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接到居民投诉,称邻居在巷道中放置了大石块,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交通出行,网格员立即将事件上报到社区进行调解,该事件于当天得到了解决。
2025年7月10日上午,街道上塘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某小区3家冻品商铺因承租方拖欠费用导致物业断水断电,店主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情况紧急,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网格长,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网格长迅速联动信访、城管、派出所、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赶赴现场,打破部门壁垒,组织商铺店主与物业面对面调解。经过12小时不懈努力,双方于当晚11点达成和解协议,成功避免矛盾升级,用高效联动彰显了基层治理的速度与温度。
“邻居养狗扰民,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7月11日上午,白云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求助后,立即联合小区物业上门处置。面对因养犬引发的邻里纠纷,网格员既讲情理又明法理,耐心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版)等相关规定,引导养狗居民换位思考。最终,在社区与物业见证下,双方签订和解协议,昔日隔阂化为理解。
基层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在于“主动”二字——主动发现比被动应对更高效,主动服务比事后补救更温暖,主动预防比应急处置更经济。淡水街道构建事件闭环处置新体系,成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向源头预防前移,全力打造“发现早、处置快、效果好、群众赞”的基层治理样板。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黎秀敏
金河配资
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