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元末明初陶宗仪(约1329—1412)《说郛》应感公 灌口二郎 李冰之子涌融优配
应感公像
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徳之,祠于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然挟弹遨游于二江之边,成庙食之气。
按,”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二郎神由“灵惠侯”被封“灵惠应感公“。
《说郛》为历代私家编集大型丛书中较重要的一种。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陶宗仪编成《说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数家收藏。可见本书成稿时间毗近1412年。
33、元末《朴通事》的朝鲜半岛注解书《朴事通谚解》二郎爷爷 昭惠灵显真君
《朴通事谚解》是对产生于元末的朝鲜汉语教材《朴通事》的朝语注解,成于朝鲜中宗十年(1520),即中国的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据《朴事通谚解》,元代时,朝鲜的庆春活功,还有扮演二郎神出游的节目,概是舞狮一类。
边暹《朴通事谚解》:
第二,一个十分可喜的□□(“行”字中间加一“亢”,二字同),妆二郎爷爷。(二郎,神名。爷爷,尊敬之称。今辽东城内有二郎神庙。按《西游记》:“西域花果山洞有猴精,号齐天大圣,神变无测,闹乱天宫。玉帝命李天王领神兵往捕,相战失利。灌州灌江口立庙有神,曰小圣二郎,又号二郎贤圣。天王请二郎捕获大圣,即此庙额曰:‘昭惠灵显真君之庙’。”然未知何神,打春之日,取此塑像,盖亦未详。又见孙行者注下。《宣和遗事》云:宣和七年十二月,有神降,坤宁殿修保观,观者乃二郎神也。都人素畏之。)身穿黄袍,腰系白玉带,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这般战场里,乾无来由做甚么去,常言道:‘好儿不看春,好女不看灯’” 。
展开剩余90%在朝鲜半岛对汉文的注解中,朝鲜半岛庆春活动中的二郎神,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这样的巡游装扮,应该是模仿的中土风俗。那么,这类艺术图像造型,在二郎神艺术图像中有没有体现呢?虽然非常罕见,但是就有,就在花钱艺术图像之内。请看下图所示:
此钱似未见实物图片,在相关花钱图谱书籍中以拓片方式亮相,本钱一面以本命星官状态呈现,另一面穿下为对弈,穿上出巡图,主尊骑马而行,前后侍从持物而从。
1、双兽对弈是二郎神花钱上的标配要素。在花钱上,似无例外。
胡坚藏品
滴水泉供图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陆昕藏品
老赵旧藏
2、打华盖,是二郎神花钱中的常态要素。
花钱铜镜中的曲柄华盖二郎:
吾道鼠藏品
孙爽供图
李宇涛藏品
花钱中的直柄华盖二郎:
陆昕藏品
老赵旧藏
玄商拍卖资料
3、扛交椅,是二郎神花钱中出巡 主题的常态要素。
二郎出巡花钱 心心藏品涌融优配
老赵旧藏
3、主尊骑马+华盖+持交椅。是宋明时期主尊出巡的常态模式要素,下图南宋《中兴瑞应图》中出行队伍的马匹+华盖+持交椅要素完全一致。而平面上行进队伍一旦幻化成立体模型,就宛如明代鲁王墓葬中的出行队伍一样。也同样是马匹、华盖、扛交椅三要素齐全。
大肉庄资料
综上所述,拓片上具有二郎神花钱特殊对应要素双兽对弈、主尊打二郎神花钱上常见的华盖,行列中后有二郎神出巡主题中的常见要素扛交椅,前列有侍从持有二郎神的独门兵器三尖两刃刀,而主尊骑马、可见,本钱应该就是一枚珍贵的二郎神出巡图。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朝鲜半岛庆春活动中的二郎神,头戴幞头,脚穿朝云靴,手拿结线鞭,骑坐白马珠鞍,一个小鬼拿着大红罗伞,马前马后跟着的大小鬼卒,不知其数……这般摆队行,……这般闹起来,打的打、躧的躧,所以,本花钱不仅是二郎神出巡的主题,而且可能是宋元时期,二郎神在正月、元宵、立春等节庆活动中的一种生动呈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幅《宪宗行乐图》(又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表达了明代宫廷元宵活动的实况,在巡游神灵角色中并没有二郎神。
关于二郎神与元宵的关系,我们日后再聊。
备注:网络资讯中也提及以下诸文本信息含有元代二郎神的称呼,由于没有找到原文,所以我们不做判断,只是罗列于此,交由探索者继续。
1、李孝光《洞神宫记》、《至大金陵新志》 :清源君
2、陶汝弼《重修元丰灵显仁佑王庙碑》: 灵显仁佑王
3、陈璧《清源妙道真君香椿记》 :清源妙道真君
4、孟泌《重修二郎庙记》称“ 昭惠灵显真君 ”
5、岳泰《重修三殿昭惠灵显真君庙记》称“ 昭惠灵显真君庙 ”
6、王义山编著的诗文集《稼村类稿》中称清源之号
榜题“二郎”花钱 泉水阁藏品
综述:
一、元代官方正式敕封二郎神的文件中,第一,敕封的对象是李冰次子,第二,敕封的是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但是基本上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什么流传。
二、从角色成分而言,更具官方身份的人物,在表述二郎神的时候,不仅多指为李冰次子,而且遵守故宋的敕封,去称为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人。
三、 之前我们阐述了金代由于承认北宋大统,所以对二郎神的称号多沿袭北宋的朝廷故封,那么,元代是怎样的情形呢?要知道,关于元代继承了谁的大统,是由很多分歧的。但是从官方角度,丞相脱脱采纳了各与正统说。“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久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也就是说,不去细究到底是宋,还是辽,还是金,都承认你们的合法性。
但是,被承认的三家之中 ,辽代没有怎么参与对二郎神的聚焦敕封,金代则沿袭北宋故封,所以就二郎神的称号角度,除了元代本身的敕封。大家去沿袭北宋故封的习惯称号,也就符合情理了。
除了脱脱的各与正统说,还有修端的南北朝说、王祎的绝统说,其中杨维桢的独尊宋统说,得到当时的汉族士人群体的赞同。加上元代政府管理上也并不刻意。所以我们才实际看到元代普遍延续和各地都存在的对二郎神故宋封号的引用。
四、身份不那么官方,或者身份等级不那么高的基层地方,则大多喜欢强调二郎神的道教身份,并且绝大多数时候,将宋代所敕封的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了昭惠灵显真君。大家要知道,元代朝廷没有正式对二郎神有道教意义上的敕封。
五、在元代,二郎神的身份角色与对应称呼出现了大混战。从发展逻辑而不仅仅从标本的具体时间去胶着看,大致的脉络可以推演为:
第一,二郎神是李冰次子,只知道姓李,不知道名字,称号是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人。这等于是完全沿袭了北宋末年对二郎神的最终敕封。(见上述 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元一统志》尊《宋会要》意、元皇庆元年(1312)徐州市吕梁山《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 元延祐六年(1319) 邢州尧山县 灵显真人庙)。
第二,二郎神是李冰次子,只知道姓李,不知道名字,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而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 元大德11年(1307)山东淄博张店区 《 灵显真君庙记碑 》、元延祐二年(1315)山西柳子峪 昭惠显灵真君庙、元延祐二年 (1315) 重修山西太原南城角村 昭惠真君庙)等等。
第三,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不仅知道姓李,而且去将名字落实具体,比如杜撰为李泰。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 泰定元年(1324) 汪寿昌 《昭惠灵显真人祠记》)
第四,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不仅知道姓李,而且去将名字落实具体,并且指为李昱。称号不去提昭惠灵显王,只是将昭惠灵显真人抬举为昭惠灵显真君。(见上述 元顺帝时( 1333年—1368) 监察御史 李 稷《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 、元至正十四年(1354) 《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
第五,将二郎神的官方敕封灵显号,与一般认为的道教推动的清源妙道号加以融合并列。(见上述 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蒙阴县修建 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庙)
第六,虽然依然承认二郎神是宋代官方尊奉的昭惠灵显(将真人抬举为真君)李二郎,但是具体描述却乱入了赵昱的故事。可见,社会上赵昱已经被称为二郎。(见上述 元元统三年(1337年)山东邹县昭惠灵显真君庙 李冰次子)
第七,在宋代一直专指李冰次子的清源妙道真君被指向了赵昱。(见上述 元 至正十四年(1354)灵惠威正博济真君 清源妙道真君)
第八,同时并存两种二郎神,一个是昭惠灵显真君的李冰次子,一个是清源妙道真君的赵二郎。(见上述元代中后期道籍《东岳大生宝忏》昭惠灵显王 清源妙道真君并列、 元代 泗水学正严文博撰《重修昭惠灵显王庙记》 、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山西 定襄 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内蒙古兴和县大青山摩崖石 昭惠灵显真君并列)。
第九,二郎神改姓了赵,从李昱改为赵昱。称号再不去提昭惠灵显王,昭惠灵显真君,而只提清源妙道真君。(见上述 元代中后期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赵昱、元代成书《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灌口二郎 清源妙道真君 灌口二郎赵昱)
不管是人为还是巧合,元代李二郎转型为赵二郎的惊人一跳,主要就出于三个技术关节,第一,称号中的去王封,趋向道教的真君称号,为从此真君转向彼真君作铺垫,第二,将李冰次子具象化,并且恶意地去称为了李昱,为日后迭代赵昱张本。第三,将宋代专指李冰次子的清源真君,给到了赵昱头上,完成了偷梁换柱。
换成大白话,那就是:
你是真君?巧了,我也是。
你叫昱?巧了,我也是。
你是清源真君?巧了,我也是。
所以,你既然是二郎,我也应该是二郎。
我就是你,有了我,就不必你喽。
灵显真人花钱效果一 胡坚藏品
阅读延伸:再次聚焦灵显真人花钱存在的时间坐标
1、从元代二郎神的称呼的梳理,我们可以认识到,二郎神在元代各地最普遍的主流称呼,就是对北宋末年宋徽宗所颁昭惠灵显真人的抬举称呼昭惠灵显真君。这一称呼贯穿元代始终,处于各地主流话语之中。而道教宣传文本也好,杂剧也罢,影响力虽然不小,但是他们主张推动的清源真君称号,并未完全占据主流话语,其嬗变也有一个缓慢的演进过程。
2、所以,元代的灵显真人的称呼,十分有限,短暂,零碎。往往处于早期。比如元皇庆元年(1312)徐州市吕梁山《昭惠灵显真人祠记》昭惠灵显真人、 元延祐六年(1319) 邢州尧山县 灵显真人庙。
3、从这个角度,胡坚所收藏的“灵显真人”花钱,其敕号既然实际上在元代也不受重视,不被沿用。同时,铸造钱币不是一个轻易的事情,不仅费用不低,而且还有出品方的资格问题,作为文化消费,别人来请此类宗教文化品,第一看的,就是是谁出的品,谁背的书,出品方是否符合权威性。
4、本钱有没有可能是元代铸造呢?你想,元代时候,朝廷的正式官方敕封是仁佑王,没有真人之封,而作为各地的主流话语层面,满世界大家都在对二郎神灵进行抬举,纷纷去将真人抬举成了真君,你却老老实实地去称神灵为前朝所封过的真人,神灵会高兴吗?狂热的信众粉丝会答应吗?那么,你花费资金花费功夫去折腾,完全无法满足文化消费的痛点需求,那你图个啥?
5、本钱有没有可能是南宋铸造呢?假设是南宋在恢复王封之后所铸,同样存在尴尬,因为假设你是官府体系,朝廷都改了王封,你还继续沿用真人前称,不合理,假设你是道教体系,那么,道教体系都开始大肆鼓吹力推清源真君了,怎么还会花费精力财力去宣扬一个在品级上要次一等的什么真人呢?
灵显真人花钱效果二 胡坚藏品
6、所以,从我们对二郎神五代至元代的称号梳理可知,胡坚所藏“灵显真人”花钱的存在时间,大致就在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朝廷將二郎神从“昭惠灵显王”改为“昭惠灵显真人”开始,一直到南宋绍兴元年十二月(1131)朝廷正式将二郎神从真人改回为 昭惠灵显王之间的这段时间乃为合理。这段时间,还要减掉颁布诏令到社会接受,开始铸造钱币进入流通的滞后过程,所以,这段时间窗口,大致也就是十年左右,这仿佛一个存在了十年的短暂王国的铸币似的,足见此钱之珍贵。
(未完待续)
原创版权涌融优配,违者必究
发布于:江苏省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